CBX-1

CBX 1979-1982

說真的,我不太算是本田粉...我最想要的十部機車裡,Honda的大約只會有兩到三部,其他會是Suzuki跟Kawasaki,比如Katana,GPZ900R,GPX750...至於現在擁有的XR250就是喜歡空冷單缸RFVC機構,而且在Dual-Purpose中排量林道越野車中也難找到實力更均衡堅強的車款,就算有,台灣也沒進!

好吧!不管是不是本田鐵粉,CBX這奇葩車系都是值得聊一下,從六缸到單缸,從獨特到普通,這車系都有!CBX老大哥六缸機在Honda中有至高地位,就算在所有日系摩托車中,它也是至尊天王的地位,外號大和戰艦.即使是豪華致極的六缸GL1800,號稱陸上航母,在CBX面前也得退後半步,以表尊敬之意!




整件事要從1960聊起...

北美中大型摩托車市場當時每年約六萬輛規模,Honda靠CB77/CL77等車款在這塊餅中吃了一小塊...Honda當然想多吃一點,但你也不看看你嘴巴有多大?!CB77/CL72就305cc還想跨過來吃?!也不怕撐死你!!!歐洲老牌車廠多有650cc車款,甚至開始發展750cc三缸車款,這才叫中大型摩托車,好唄?!

Triumph Bonneville T120


BSA Rocket Gold Star 650






美國經銷商向本田母公司發出要求...我們美國 M Size 就是你們日本XL Size了...你們懂不懂 The Bigger The Better 這句話的意義呀?!不要再拘泥305cc了,我們美國市場需要更大的排氣量摩托車...

Honda 1965先作台CB450應付一下,這是Honda第一部DOHC市販車,雖然機構設計,動力表現比歐洲650cc的車款還好,跑得還比較快...但北美騎士直接表明,排量即是正義!扭力才是真理!我還是要買較大排量的歐洲車款.於是乎1966 Honda在美國市場銷量開始衰退...





Honda也忍無可忍了,巴格耶魯,竟敢嘲笑我大和民族Size不夠大...老虎不發威,還給你當病貓!不過是大排量摩托車,很難作嗎?

Honda開發計畫啟動,排量就750cc,你不是三缸嗎?!我就作四缸,當時1300cc哈雷馬力是65匹,我就定成67匹,馬力硬是要比你多就是了...排氣管/化油器就跟Grand Prix賽車一樣,每缸獨立,四進四出,煞車也配碟煞...要嘛不作!要作就作澈底...

於是乎1968年東京車展發表CB750 Four...1969投入北美市場銷售,果然把歐洲廠那些老世代的車按到地上摩擦!











CB750 Four介紹跟故事網路講太多了,我就不多說,因為主角不是它...

我們把視線轉到另一家日系車廠上...就是機車界有槓精之名的Kawasaki...所謂的槓精就是看別廠有,我就作台更強更好的,反正就是跟你槓上了!...不過也得有實力才能跟別人槓呀...你還真別說啥,Kawasaki還真有這實力!我川崎重工豈是浪得虛名,你本田宗一郎還沒出生時,我都在作戰艦了,你還在地上玩泥巴時,我潛水艇都造出來了,二戰時我做了一堆偵察機,戰鬥機,轟炸機,運輸機...你本田連自行車都還沒作出來!哼!跟我比?!



當年Kawasaki也有覬覦北美中大型機車市場...一開始以W650投入北美市場,但銷售慘淡…







Kawasaki索性直接在美國分公司開展新車款計劃N600,設定是750cc四缸機種的開發計劃,原型車都造好了...


Kawasaki N600原型車750cc 4缸


1968年東京車展CB750 Four展出,大家都圍上去看這部驚天地泣鬼神的超級機種時,有一個人反向衝出去打電話...他是N600專案主工程師,一樣設定的四缸750cc機種,Kawasaki被Honda給攔胡了...N600就算現在馬上推出,也就是第二...世人永遠只會記得第一,沒有人理會第二,就算第二只差第一只有0.1步.


N600專案被暫停,但看到原本Honda計畫CB750 Four每年1500台銷量,沒幾天就賣光了,修改規劃成每月生產1500台,但還是不夠賣,又緊急加開產線,每月死趕活趕作了3000部,還是滿足不了市場,但3000部已經是極限了...導致原本零售價1490美元,要加價到1800美元才搶得到車,甚至有想要快點嚐新的車友加價到2000美元.

看到大型四缸運動款機車那麼受歡迎 Kawasaki 屁股又癢了,趕快重啟N600專案,改名New York Steak(紐約牛排),明顯表明是面對北美市場開發的機種,反觀CB750 Four的計畫名稱Nanahan(日文 七半,意指750cc),簡直就沒品味兼莫名其妙!

專案重啟會議氣氛凝重...

主持人:我們被該死的本田CB750 Four擺了一道,後面紐約牛排專案重啟,我們要贏回來!

工程師:頭兒,我們750cc四缸原型車都造好了,就剩模具生產等等,很快就可以趕上該死的CB750 Four了!

主持人:誰說要趕上CB750 Four???原型車打掉重練,我們的目標不是CB750 Four,是它該死的下一代,可能是CB900,可能是CB1000,不管!!!New York Steak要全面超越該死的Nanahan,不管排氣量馬力極速,都要全面超越,甚至比它大台比它重!

工程師:打掉重練...我都三個月沒回家吃晚餐了!

主持人:吃吃吃!就它媽知道吃,快去把汽缸加大到900cc,我們市調人員說消費者要的是900-1000cc的車款...下個月沒搞好,大家都不要吃晚餐了,散會!

工程師:...不知道Honda還缺不缺人?!

於是1972 四缸 DOHC 903cc 82匹馬力的 Kawasaki Z1 上市,市場銷售火熱,成功演出復仇大戲...

Z1也點燃了日系超級機車級距的戰火!














還沒到CBX嗎?!還沒...因為Honda走錯了一步路!

Honda這邊也急了...Kawasaki Z1各項性能指標直接攆壓CB750 Four,針對性那麼明顯,CB750 Four大概剩油耗贏Z1...超級機車級距,誰還在管省油不省油,人家消費者要的是馬力,加速,極速,風格造型...

Honda 馬上成立M1專案小組,900是吧?!那我就1000...Honda從市調中得到一些不能說是錯誤,但是顯然牛頭不對馬嘴的訊息,市調認為消費者要大排量機車的前提是沒錯,但大型重機車主喜歡長途旅遊,不是像小屁孩一樣喜歡街頭競速比馬力...所以M1開發方向偏向舒適地平穩地長途旅遊騎乘,而不是訴諸性能追求…一開始很發散,搞了顆1500cc水平對臥六缸的大傢伙…也不考慮它量產成本跟可能性!





最終1975年還是催生GL1000上市,水平對向四缸還帶反向平衡軸,還採用軸傳動,然後馬力...80匹!









Kawasaki研發部門看著GL1000目瞪口呆,這就是你Honda反擊Z1的新車款???哈...哈...哈...哈...哈...哈...



不過Honda也真是誤打誤撞,雖然反擊Kawasaki Z1的目標沒達到,但GL1000也沒有銷路慘淡,1975-1979在美國就賣了近十萬台,因為意外開啟了一個新的市場級距,吸引了另一層客群...一堆零配件公司幫GL1000開發擋風罩,馬鞍袋,行李箱...等旅遊配件,後面GL車系一路發展,成了Honda的旗艦車款GoldWing金翼,摩托車界的航空母艦,豪華長途旅遊車款,GL說第二,就沒人敢說第一了!

Honda聽到Kawasaki Z1的嘲笑...沒關係,我巍巍大廠,不會跟你們計較這一時的得失,我們著眼的是全球策略佈局...Z1不過是82匹馬力,我Honda還不放眼裡,等著接招吧!怕你玩不起呀!Honda其實也知道策略方向不對,但擋不住我資源多呀,就多起幾個開發專案就好了!

1976 Honda 把GP賽車研發人員集合起來,展開Project 422,專案會議氣氛凝重...

主持人:各位我們的Nanahan CB750 Four雖然大獲成功,但風光沒幾年,被該死的Kawasaki Z1火之玉給奪走了史上最強機種的稱號,他們嘲笑M1專案GL1000的聲音還在我耳邊環繞,這是對各位的恥辱呀!雖然公關行銷團隊成功地把GL1000包裝成新的長途旅遊車級距,但是也改變不了Nanahan被該死的New York Steak攆壓的恥辱...我們要奪回史上最強機種的稱號...

更可恨的是該死的歐洲車評把我們精心打造的Nanahan CB750 Four批評沒格調沒樂趣的無聊車款,他媽的,是懂不懂車呀?!不懂就不要亂批評...但是造成我們歐洲市場的衰退,還有那不要臉的Benelli車廠竟然把我們的CB500 Four,多加兩缸,變成六缸的Benelli 750 sei,把六缸具代表性意義的聖杯給拿走了...你有技術發展六缸引擎的話,那我沒意見,但是直接拿我們家的四缸引擎去改,那就是不顧江湖道義啦!

工程師:所以...

主持人:所以我們要搞六缸車,要DOHC 24閥門,排量要破千,馬力要破百,極速要封王,史上最強封號要拿回來...對了!CB750 Four也要作改款,所以四缸機也要作,反正都要作!

工程師:四缸六缸都要作,我都三個月沒回家吃晚餐了!

主持人:吃吃吃!就它媽知道吃,快去把RC166的六缸引擎圖紙找出來,汽缸加大到1000cc以上,下個月沒搞好,大家都不要吃晚餐了,散會!

工程師:...不知道Kawasaki還缺不缺人?!


RC166

RC166 六缸引擎

六缸引擎以RC166等賽車為範本,畢竟全新設計一個六缸引擎耗時冗長,拿現有六缸來修改簡單些...但賽車可以不必考慮的事,在市售車上面都得考慮了...比如發電機...一般機車是放到曲軸左側,這對四缸引擎不成問題,但對橫列六缸機變成引擎寬度過寬,車子壓個彎就磨到Case了,所以又想辦法把發電機挪到曲軸後面,各方面努力下,最終這六缸機看起來很寬,但只比CB750寬個五公分左右...但問題還是在,騎士的膝蓋會碰到高溫的缸頭,不然就兩腿張開騎...只好汽缸往前傾,最終向前傾了33度,勉強可以讓騎士有個可以接受的騎姿.

但設計車架又碰到難關了...又寬又前傾的汽缸,車架很難往下伸...同樣六缸的Benelli 750 sei引擎小一點,而且汽缸站得比較直,鋼管搖籃式車架還兜得住...Project 422這六缸機實在很難,不要說搖籃式車架了,連下單管都伸不下去...

那怎麼辦???

開發小組決定當作沒看到,車架就直接鎖缸頭,把汽缸+曲軸箱/變速箱都當成車架結構一部份...後面有人改裝CBX加大馬力時,都會尋求車架的加強,就是因為原始車架設計有點缺陷...有些網路文章說CBX車架鋼性較以往CB大幅提升...拜託!那是因為少了下管支撐,車架鋼性不提升的話,跑一跑引擎就掉到路上啦!

CBX 碩大的引擎只靠車架後方跟上方鎖定

CBX 碩大的引擎只靠車架後方跟上方鎖定


CBX原型機

1979年...被命名CBX的六缸1047cc,DOHC 24閥門,第一部市售車馬力破百,極速可到225KM/H推出...比起CB750 Four更驚天地泣鬼神,直接甩開Kawasaki Z1兩條街,把超級機車競賽推到一個難以跨越的門坎.












很多人第一次看到CBX時,都一幅我的老天呀!這車太偉大...太可怕了!...1985年我第一次在台灣看到CBX實車,也是飽受震撼,那時住士林,遠遠看到一部銀灰色CBX迎面慢慢過來,橫置六缸超顯眼,偏矮小的車主,更讓CBX顯得巨大,充份感受到大和旗艦帶來的視覺衝擊...其實我認得車主,他是台灣特技摩托車界的名人呂慶安...大家比較認識的從事摩托車特技應該就小黑柯受良,主要是小黑有演電影,所以知名度比較高,相對呂慶安就只有商業表演跟一些媒體報導,知名度就比較低.

CB我們知道是Honda一開始作為平把街車代號,沒有太多含意...但還是有網路文章說CB是City Bike...瞎扯!那CA又是City啥?CS又是City啥?...所以CBX這部大和戰艦的X又有什麼偉大的含意嗎?!...以前面CB750 four專案代號Nanahan(日文 七半,意指750cc)來推論的話,X也可能是指羅馬數字的10,代表1000cc級距...更可能只是覺得叫它CB1100之類的,太委曲了這部六缸巨著,叫CBX聽起來比較屌,跟CB兩字一樣,沒有太多含意!

1979一上市果然大賣,但1980銷路急轉直下...原因竟是一個點火提前角度的小毛病...

...簡言之,其實火星塞不是在活塞到最頂點(上死點,TDC)時才點火,因為點火後,汽缸內油氣需要一點點時間來燃燒,所以要提前在活塞還沒到最頂點就開始點火,而且隨著轉速拉高,點火角度要越提前...點火提前角度是引擎出力特性的一個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參數,一樣的引擎,點火角度沒調好,就是林志玲跟許純美的差別,所以現代汽車設了一堆感知器,一堆數字丟給ECU/ECM去計算一個最佳點火角度出來,因應不同的情況,點火角度多到連成一條曲線,甚至擴展成一個曲面,在不同溫度不同速度不同轉速不同油門深度不同引擎負載下,各有不同的點火提前角度...

一個小小的點火提前角度不對,車主碰到的情況就是林志玲變成許純美...問題是這類電子訊號的問題很難抓到毛病,而且新上市的新車,維修商也還不熟怎麼調整維修...嗯...化油器清一清吧!結果竟然要把引擎拆下來才有辦法清到化油器,付了巨額維修費後,毛病一樣,還是許純美...我x你m的該死的CBX!

我汽機車維修碰到問題,甚至馬桶漏水,上網Google一下,馬上找到一堆說明,甚至施工影片,買好工具依樣畫葫蘆就搞定了...1980沒網路呀!想買CBX的車友跟別人問一下意見,多數的回答是,就六缸好看,其他就是拉雞,要強要快,你還是等Kawasaki新車上市吧!Kawasaki靠譜些!

抵不住壞口碑的影響,CBX新車蜜月期一過,銷量直線下降...1981小改ProLink後懸,加了整流罩行李箱,車主戲稱西裝,想以GL1000的長途運動旅遊車定位模式來挽救銷量,但為時已晚,1982停產...一代巨星閃亮登場,卻落寞下台...但隨時間發酵,停產的CBX卻越是散發出獨特媚力,點火角度提前這小問題搞清楚解決後,一堆車友開始追捧CBX...女友在身邊時不珍惜,等分手了才去苦苦挽留...CBX有在賣時嫌人家爛,停產後才又花大錢追捧...像極了愛情!



槓精Kawasaki其實也沒閒著,早知道你Honda要搞六缸機了,上次吃了Nanahan的大虧後,現也學乖了,早早有準備因應...不過就六缸DOHC 1000cc 105匹空冷引擎,那我就六缸DOHC 1300cc排量,馬力120匹,水冷引擎...Kawasaki Z1300針對CBX橫空出世,全面攆壓...
















但Z1300強歸強,但實在是太大台太重,這部六缸巨獸並不能取代Kawasaki Z1的地位,反而是1981上市的GPz1100才算是Z1的接班者...Kawasaki發現自己的Z1300也走了Honda GL1000的舊路,後面發展成ZN1300,主打長途高速旅遊車的定位.



Honda/Kawasaki六缸大戰到此告一段落...工程師可以回家吃晚飯了!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