閒聊-Off Road車款-3 End


Adventure

Adventure的形成真是一大堆故事湊在一起,說是冥冥中自有天意也好,說是潮流必然的發展也好,總之就是剪不斷理還亂!

故事要從前一篇提到的Dakar Rally說起...

Dakar Rally 1979才開始起跑,因為路途長,各車廠一開始就以四行程耐力越野車參賽,比如YAMAHA的XT系列,Honda的XR系列...這些車就是單缸四行程中輕量級越野車,越野能力好,省油...但...不耐長途急奔!...騎過越野車的人都應該有感受到在大直路120KM/H狂奔,迎面來的風吹得人車都在晃!

擅於長途狂奔的多缸大馬力街車賽車,又耐不住Dakar Rally的惡劣路況...就單缸越野車頂著先!至少它還可以跑完上萬公里的路程!


1979/1980 Dakar Rally 冠軍車 Yamaha XT500
1979/1980 Dakar Rally 冠軍車 Yamaha XT500

1978 BMW機車部門有工程師吃飽太閒拿一部R75/5作一些越野改裝,想作一部Scrambler樣式的車...Scrambler就是用on road道路用車,裝粗粒胎,避震加長加固,排氣管拉高,可以跑了輕度off road,技術好的,跑跑中度off road也沒問題...然後命運之手加到它身上,雙缸750cc大馬力在一場區域越野耐力賽中贏了Yamaha XT500...其實只要這場越野賽off road難度高一點,大直路少一點,這部R75/5就贏不了了!




BMW管理階層正苦惱著當時日系機車廠蓬勃發展,不斷推出性能更強耐用可靠,好騎又便宜的機種,BMW和一堆歐洲老廠都被打趴,被按在地板上摩擦,市佔率節節敗退...看到吃飽太閒工程師的R75/5改Scrambler樣式比賽竟然可以贏日系廠越野車,雖然雙缸750贏單缸500有些勝之不武,但贏就是贏,不爽你也可以用雙缸機種來比賽呀!

BMW管理階層果斷作出明智決定,1980推出屬於BMW自己定義的Scrambler,荒野探險用的大型越野車機種...R80 G/S. 現台灣假日西濱台三北宜跟山區常看到成群的BMW大鳥水鳥等等,就是它的孫子輩!

但BMW工程師並沒有偷懶,不是延用現有R系街車架構來作一部Scrambler就算了...車架跟後懸後避震為off road重新設計過,讓它擁有一定的off road能力,但快190KG的車重,還是限制了它在中高難度的off road表現...但要克服郊區荒野小徑還是沒問題的!








打鐵趁熱,1981 R80 G/S改裝參加Dakar Rally賽事...就憑雙缸大馬力,1981就幹掉Yamaha XT500單缸車,取得勝利!



1982不小心被Honda XR500R拿走冠軍,但這就是不小心...雖然爆碎路段BMW R80 G/S跑慢些,但到了一無無際的大荒漠時,雙缸大排量大馬力高速急奔,XT500/XR500你們這些單缸機就只能在後面吃灰...1983,1984,1985三年,BMW R80 G/S拿下Dakar Rally三連冠!







身為全球第一大車廠的Honda就不爽了...雙缸很難嗎?!你以為只有你會作?!你就是只會水平對臥雙缸而已,老子直四直六直列V4直列V2橫列V2直立單缸臥式單缸,哪一種不會做?!水平對臥雙缸不過是我們家買菜車在用的引擎!哼!

Honda Juno 1961

Honda Juno 1961

用水平對臥雙缸越野車根本就是笑話,你不要把運氣當實力,讓我Honda來教你大型越野車該怎麼作!?什麼才是叫作實力!?...於是配置直列V2的NXR750V就上場了...75匹攆壓你R80/R100 G/S的50/60匹,就像你之前欺負我40匹不到XR500/550一樣...NXR750V一上場,打得R80/R100 G/S抬不起頭,連拿1986-1989 4屆Dakar Rally冠軍!











Honda在賽車界一直就臭名昭彰...就像胖虎一樣,看到別人在玩盪鞦韆,他想玩時,就搶過來玩,不讓你就等著挨揍...Honda想參加某個賽車時,他就想盡辦法要贏得冠軍,管你啥先來後到,啥江湖道義,有本事你咬我呀!...Honda太大隻了,普通車廠還真咬不下去!

OK!Dakar Rally聊到這裡...

時間拉回來幾年...1980左右有個年輕人計畫騎機車環遊世界!...就是後來定義Adventure機車基準的Helge Pedersen.

Helge Pedersen北歐挪威人,1955年生,1982時就27歲年輕人,就準備開始用機車環遊世界了...各項考慮下,選擇了剛上市不久的BMW R80 G/S!

如果我要用機車環遊世界,大概會考慮幾個條件:
1.要穩定運行,機件品質穩定可靠!
2.可高速長途巡航!
3.載重能力夠,掛載設計多,載備用油,備胎,行李,食物...
4.有一定越野能力!

如果是現在選擇有很多,我可能會選Honda X-ADV 750...但當年可以選的車款不多!

1982 Helge Pedersen騎著被命名為Olga的R80G/S就出發了...1988時有家機車雜誌社發現這騎機車環球壯舉,跟Helge Pedersen聯絡,讓他把途中照片跟文章寄過來刊登,然後稿費資助環球的旅費!

Helge Pedersen從1982騎到1992,27歲騎到37歲,跑了40萬公里,77個國家...網路相關資料不少,有興趣的看倌可以Google Helge Pedersen 或 10 Years on 2 Wheels.










Helge Pedersen就成了機車長途旅遊探險界的教父!...成立機車旅遊公司,成立網站,出版刊物,收費帶團出遊探險!

BMW當然不能放棄這薅羊毛的機會...先用一台就幾萬美金價格的新車換走環遊世界的R80 G/S...要我就不換...除非...嗯...兩百萬美金吧!

BMW/Touratech也聘請Helge Pedersen為顧問,定義新的Adventure Bike該有的性能,設計,設備...等等!

BMW GS車系一炮而紅,成了長途旅遊車(Travel bike)的代表...等等...,Helge Pedersen這段征途不能叫作Travel,它比Travel要困難得多,它應該要叫探險冒險的旅程...於是一個新的車款級距Adventure Bike就誕生了!

首先Adventure車款要帶一大堆行李備品等等,所以機車要有堅固的承載貨架,我們現在Adventure車款後面常看到的三個大鋁箱,就是車廠/配件廠根據Helge Pedersen的建議來的!

Helge Pedersen也認為Adventure車款引擎排氣量要大,低過650cc就掉漆了...主要理由還是要承載大量行李跟高速巡航...但這一點現在有一點被反駁...主要是科技的進步!隨便舉個例子...近幾年我騎XR250上山都會煮咖啡喝,山林裡喝著現磨手沖的咖啡,你們就不知道有多愜意!...以前為什麼不帶?因為以前瓦斯罐瓦斯爐太大顆,我那小小後箱放不下...現在瓦斯爐就超小顆,配上高山瓦斯瓶,就兩瓶飲料的空間!

現在引擎也越來越精進...跑越野雙缸不見得比單缸有優勢,最明顯的例子就是Dakar Rally近年都是單缸化,KTM 450 Rally,Honda CRF 450 Rally,都是單缸,照樣高速狂奔,車子輕越野能力又加強!

BMW近年就靠GS Adventure車款,賺得盆滿缽滿...2018年R系共賣84500輛,GS賣了51000輛,占了六成份額,R系其他R,C,LT,RT...加起來都還追不到GS車款的銷量!

Adventure車款要求基準就差不多成形了...行李承載能力要強,後三箱基本上是標配...油箱大一些,畢竟要跑長途...馬力大一些,可以高速狂奔...

但對Adventure車款該有多少off road能力認知有歧異...

有人覺得Adventure車款終極就是環遊世界,在先進國家時跑的就是鋪裝路面,在落後國家跑的就泥土路/碎石路,最多雨季碰到泥濘不堪的地形,迷路可能跑到叢林或沙漠裡...總之還是在路上跑,只是路況可能不太好就是了!基本上排氣管上蹺,避震長一些,配粗粒胎,大約都應付過去了,那麼大台那麼重的車,想要求off road能力就有點強人所難了!

另一派覺得Adventure是探險的意思,它要去從沒有人去過的地方,要走從沒出現過路的地方...那麼它應該要有足夠的off road能力!

各車廠按自己的理解,各自發表自己的Adventure車款,有些off road能力不錯,犧牲一些馬力或行李承載能力...Helge Pedersen說Adventure車款最少要650cc...誰不知道你就拿了BMW的錢,當然就為BMW說話!你乾脆說不是水平對臥雙缸,就不是Adventure車款算了!

無所謂了...反正我這輩子不會買Adventure車款!

記得幾年前跟一位車友跑林道...他騎一部俗稱中鳥的BMW F800GS,林道入口一條泥土斜坡就一百公尺不到,我不覺得有多斜,比地下室車道上來還不斜,不過就前幾天下雨,路面有點滑...我XR250眼睛也沒眨就上去了...F800GS就卡在10公尺處,害我又下來幫他扶車,車扶正上車再起步,結果半公尺都進不了,後輪就狂打滑...退到坡底,想加速用慣性來衝上去...衝到20公尺後輪又打滑,倒車!...把重的要死的車扶起後,X的!還有六七十公尺難道要用推的推上去?...youtube不是有大鳥飛天遁地的影片,我還以為這車越野能力很好的說...現在入口就一個直路斜坡就上不去!?後面更斜還帶彎的坡一大堆,是要怎麼過呀?!唉!下山去吃冰算了,你這車就平路跑一跑,載妹去露營算了,想要跑台灣這些狹窄多彎泥濘青苔易打滑的林道,下輩子吧!

off-road指數 ooo.......


BMW新款R1250GS出遊影片...說真的,我看了很難受,可能是騎士是off-road新手...景色那麼好,路段那麼Easy,他們卻騎得哩哩落落...













Trials

上面Adventure是off road車款中最大隻的...Trials就是off road車款中最小隻的了!

off road各類型中,台灣最少人玩的,甚至全世界最少人玩的就是Trials...原因無它,它真的不容易玩.

機車越野賽事很早在1906年就出現,大部份賽事都是比快,誰最快跑完就是冠軍...但有少數賽事障礙實在太多太難,大部份選手沒辦法跑完,就比時間內誰跑得遠...有時跑40%的路程就已經第一名了!


1947


1957-1958

1957-1958

1957-1958

1957-1958



那年代時還沒有專門為跨越障礙設計的車款,大家跑起來真的是人仰馬翻雞飛狗跳...大約1965年左右才開始發展為克服障礙而生的車款.就命名為Trials...台灣一般稱為技術車或慢車,也有人叫它山車...雖然世界各地都有技術車愛好者,但英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玩的人比較多,世界級好手也多出現在這邊,畢竟就起源地在這裡.









於是off road車種開始分頭發展.

MotoCross/Enduro 高座高,長懸吊,離地距高,以快速穿越障礙為設計.

Trials 不強調高座高,長懸吊,離地距高,因為這些設計怎麼樣都沒辦法跨過兩公尺高的巨石或樹幹,除非前面有斜坡跳台讓車可以飛過去...於是走另一種思考途徑,極輕車身,極強低扭,以車手用身體來帶動車子動態,應用操控技術來衝上障礙跳過去.

現代Trials技術車特點

1.寬大的車把,讓車手迅速轉動,抓住車子.
2.離地距高,但避震行程不長,但避震器要求穩固.
3.車手經常身體前後左右移動作重心移轉,車身寬會妨礙動作,所以一定要車身纖細.
4.纖細的車身,車架也得纖細,但強度要強,以應付跳高跳低的衝擊,多採用鑽石菱型車架,也有更輕的鋁合金框架車架.
5.引擎不強調高馬力,但強調中低轉扭力,配合大後齒盤,經常油門一扭前輪就浮起來了!
6.道安部品一概欠缺,連座椅都不設了,最多鋪一塊薄皮海棉給屁股稍為靠一下,你就給我站著騎,油箱也超小,有些會設大燈,也是盡量輕薄短小,非必要的東西都不會放,有些車款連車殼都省了...一般車重在70KG上下,而台灣125速克達重量在120KG左右.

離一下題...跑off road站著騎(應該說半蹲)是基本,有時看車友跑林道的影片,路都那麼顛了,屁股還捨不得離開座椅,你不摔車誰摔車呀!?...大約都是認為腳要隨時踩到地面,這樣才有安全感,車要倒時可以隨時支撐,所以屁股都捨不得離開座椅...但路上窟窿石塊一大堆,雖然懸吊吸收一部份顛簸,但不可能全部吸收好嗎?!又不是阿拉丁的魔毯...所以車身會有大幅度的震盪,屁股黏在座位上,這震盪一定隨車身傳到身體,等身體震到對車輛失去掌控度時,就是倒車摔車的時候了!...正確的觀念應該是屁股離開座位,半蹲高蹲姿勢,膝蓋手肘隨車身震盪彎曲伸直,保持身體穩定跟對車子的掌控...真的要倒車摔車時,就不要想踩地面了,雙腳一蹬兩手一放,人車分離,不要讓車子壓到自己...算了!這種技巧類的事用講的都講不清,實地跑幾趟摔幾次就懂了!

OK...Trials比賽要跨越的障礙有時是出乎想像,比如90度的一公尺以上的段差,別的車種根本連想都不要想,Trials車手用抽重技術配合車子動力打個噴涕就上去了...Hard Enduro中,操死一堆車手的的Erzberg Rodeo賽事,被車手視為地獄路段天堂路的障礙,我就在想Trials技術車說不定就很容易完賽,但35KM賽程,Trials技術車跑不完,要中途加油休息...只是主辦單位可能不允許Trials技術車參賽吧!

Trials技術車比賽是少數不以速度快慢決定勝負的off road比賽,它比的是跨越障礙的能力跟技術,沒跨過障礙倒車,失衡腳落地...等等就扣點,最後比誰扣點少就勝利!









操控Trials技術車很吃體力跟技術,抽重要靠大腿腰身手臂發力,讓幾十公斤的車子可以跳起,搭配車子的動力跨越障礙...Trials技術車車手通常身材都很好,跟游泳選手有得比,人魚線狗公腰都不在話下.

也有人說玩off road最後最終就是玩Trials技術車...也對!它算是最終極的off road車種了,跨越障礙能力無人能及...只是我不會去玩就是了,老了!骨頭硬了!

Trials技術車跟Enduro耐力越野車一樣,日系廠有競爭力的車款比較少,入門練習或區域賽事會出現,國際賽事的一線主力機種幾乎都是歐洲老廠!

off-road指數 ooooooooo
















Supermoto


總算最後一個車款了...Supermoto

Supermoto是off road最年輕的車種,國外也稱呼Super-motard或直接叫Motard...我是喜歡簡單叫Motard...中文則叫滑胎車.

因為年紀輕,所以起源還比較好掌握...1970年代美國ABC電視台,有個節目叫Wide World of Sports,是收視最高的體育節目,1979年節目組委Gavin Trippe在節目裡搞了一個摩托車的競賽The Super Bikers...邀請越野車手/GP賽車手/沙圈賽車手一起跑,但路面就由各種不同路面構成,有鋪裝柏油路,有硬質沙圈路面,也有越野泥土路跟跳台...GP賽車手在柏油路面海放其它兩種車手,但進到泥土路,越野車手又可以追上來,轉到沙圈道時,沙圈車手就一路滑到前面,越野車也追不上!...贏的人就是全能冠軍王,就是超級摩托王,Supermoto這詞就出現了!








比了幾次車手發現...這類賽道最快的參賽組合是 越野車身+道路用胎...這樣在柏油路上一樣可以壓彎,加速又快,到泥土路上只要不是爛泥巴,照樣跑很快,跳台照樣跳!...於是新的車種出現,越野車身+道路用胎=Supermoto 滑胎車.

1985年節目停播,參加過比賽的歐洲選手,把這項運動帶回歐洲,迅速流行了起來!而且從歐洲流行到全世界!

命運總是喜歡開玩笑...人們跑膩了鋪裝路面,想跑跑荒野,就用道路車款作改裝變成Scrambler車款,off road車種越來越多種,越野能力也越來越強時...換成越野車種要跑鋪裝路面,巧克力胎跑起來總是彆扭,裝上道路胎來跑,發現還蠻有樂趣的!

一開始車廠還沒有滑胎車販售,車手只能用MotoCross/Enduro/Dual-Purpose車種改裝,車身懸吊都是越野車款,就是把前21後18的巧克力胎換成較小輪框跟道路用胎,最多就是懸吊調軟一些,適應道路行駛!

CR500改滑胎...我的老天鵝呀!






輪框縮小後,第一個感覺是重心降低了,座椅變低了,輪胎抓地力也變強,過彎對車身的掌控度增加,...後輪縮小差不多等於後齒盤放大三齒,加速變強...如果原本就是暴力機種,比如CR250之類的,換框後,就變更暴力!

過彎掌控度增加,出彎加速變快,跑多彎的柏油路面真的是暢快淋漓,之前我騎滑胎車跑司馬庫斯的山路,能跑比它快的車子不多,髮夾彎幾乎都不必規劃路線,衝到彎前,車把一扭過彎,油門一扭加速絕塵而去...四缸大排量車款彎前就要開始規劃路線,退檔,減速,壓車,扶正,補油...一個細節沒作好,就要放慢修正.

跑off road時,樓梯照爬,石頭照跳,本體還是越野車,就是輪胎換成道路胎而已,不要跑爛泥,青苔,水坑...等等容易打滑的地方就好.





車廠看喜歡的人多了,就開始用廠內現有Enduro/Dual-Purpose改裝推出滑胎車款...怎麼不用MotoCross暴力車款來改...嗯...也可以!但最多就比賽用車,一般賣到市面上要領牌合法上街,所以還是以Enduro/Dual-Purpose車款改裝為主.

第一部原廠販售滑胎車

第一部原廠販售滑胎車








純就騎乘樂趣跟感覺,我還蠻喜歡滑胎車的特性...但就是我覺得外觀比例不協調...少了巧克力胎的越野車,看起來就是少了什麼一樣...

台灣之前常見的日系滑胎車有Suzuki DRZ400SM / Honda XR400Motard XR250Motard FMX650.


Suzuki DRZ400SM

Suzuki DRZ400SM

Honda XR400 Motard-Mugen

Honda XR400 Motard

XR250 Motard

XR250 Motard


Honda FMX650

Honda FMX650



國產品牌CPI 也出滑胎車 SM250...聽車友建議...最好把它當成道路車就好!


off-road指數 oooo......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